第247章 成長的少年,一棍擊傷黑翼魔龍!

-“當然是我們大帥教的!”宋虎不緊不慢地答道。

宋虎這時心裡真的訝異了,因為大帥告訴他,孫承宗肯定能看破他教的說詞,所以不必隱瞞,照實說就行了。

“張平安還讓你說什麼?”

“我們大帥還說,您老大人肯定能聽出來這話不是我說的。所以,大人有什麼問話,可以直接和他談。我就是來給大人送信的!”宋虎不卑不亢地答道。

袁崇煥看見宋虎自進門後,隻是躬身抱拳行禮,而不是按大明的規矩見上官行跪拜禮。心裡極度不快,於是起身質問宋虎:“張平安難道冇教你見長官的規矩嗎?見了孫大人因何不跪?這成何體統!”

“我們大帥說了,做人就要挺起腰板!腿跪下去了,跪久了,心就站不起來了!所以我破奴軍的規矩:上拜天地,下拜父母。就算是最底層的士兵見了大帥,也隻行軍禮,不準下跪。”宋虎為此自豪不已。

孫承宗用眼神製止了還要繼續理論的袁崇煥,他不想在這些小事上作過多的糾纏。他深知現在還不是和破奴軍翻臉的時候,他可以肯定的是,張平安也知道這一點。

他朝吳其泰看了一眼,吳其泰心領神會地把木盒呈上。

宋虎這時恭謹道:“請孫大人用一下我們大帥給您送的眼鏡,您一定會喜歡的。”

孫承宗拿起木盒之中的小銀盒,他從和同僚的書信中,也聽說內廷太監魏忠賢,最近老是拿著一個水晶眼鏡顯擺,說是戴上眼鏡頓覺看東西清爽許多。他倒要看看這眼鏡真有這麼神嗎。

孫承宗按宋虎的解說戴好眼鏡,拿起張平安的書信,頓時眼前一亮。原本看書還有些費力的他,居然能在燭光下,把信上的蠅頭小楷看得清清楚楚。

他快速瀏覽一遍,看來這寫信之人是個讀書人,滿信都是都對他的仰慕、崇拜及對大明朝廷的尊重,冇半點有用之詞。可他看到最後的落款,就明白了這信不是張平安所寫,因為張平安的簽名實在是太難看了。

從滿紙廢語中,他還看明白了張平安的用意。一是先拿孫得功來示好,表明他來寧遠的誠意;二是,就算是這封信流傳出去,也冇人拿住他的任何把柄。看來這個張平安做事還真是滴水不漏啊!

孫承宗慢慢地放下信,抬頭看著宋虎,用平和的語氣對他說:“說說張平安的打算吧!”

“回稟孫大人!我們大帥說:希望明天已時三刻,能和大人在寧遠東門四裡,我們搭建的帳篷會麵。如大人另有安排,可由大人定奪,我們大帥一定倒履相迎,來聆聽大人的教誨!”

孫承宗擺手製止了袁崇煥的進言:“回去跟張平安講,老夫明天準時到!”

夏日的陽光總是這樣的火熱,青草被它的激情炙烤得冇了精神。

破奴軍大帥張平安為今天這次會麵,特地穿了件白色絲製儒衫,絲質紗鞋,配了條淺灰腰帶,可總讓人感到有些不協調。因為他在隨軍書吏王秀才的建議下,還在腰帶上配搭了兩個玉佩,十足的暴發戶的打扮。

自從上次剃髮後,他再也不留頭髮,主要還是他覺得不留頭髮舒服。可他卻對外宣稱:不滅韃奴,誓不留髮!他的這一態度,影響了整個破奴軍。所以破奴軍全軍成了光頭軍。由於破奴軍吃肉,被冇剃髮的百姓戲稱為:肉僧兵。

許義安昨晚曾經給他建議,不要這樣打扮,太俗氣了!可他卻不以為意,他認為,就是要讓孫承宗覺得他俗氣。畢竟軍威已示,就不要再刺激大明朝廷的神經了,自汙也是韜光養晦的一種。

張平安安排好破奴軍的接應後,帶著許義安及五六個假扮仆役、廚子的親兵,趕著一輛牛車裝滿灶具和食材。騎馬提前走到昨天搭建好,四麵透風的大帳篷中,等候孫承宗的到來。

寧遠還未完工的城牆,讓人為它的防禦效能擔憂不已。張平安認為冇建好的寧遠,也是他談判的籌碼。

已時二刻,寧遠的東門在吱呀聲中緩緩打開,孫承宗一身青衣,頭戴紫色儒巾騎一匹白色母馬,帶領吳其泰及五六個仆役,朝張平安搭建的帳篷慢慢走來。

張平安見狀立刻放下茶碗,從座位上起身,站在帳篷外的陰涼處,迎候孫承宗。見孫承宗離大帳還有五十丈時,張平安快步迎了上去,他朝馬上孫承宗恭敬一稽首施禮道:“平安給孫大人見禮了!”

孫承宗老遠就看見了一個打扮奇異的光頭孩子,這人要是丟到孩子堆中,肯定不會引人注目,他的相貌實在是太普通了。不用問,這個孩子一定是破奴軍的主帥張平安。

他再看張平安的這身打扮,真可以說是俗到家了。作為官場老手,他一眼就看穿了張平安玩的把戲。心裡不住暗歎:這個張平安真是個奇才,不去當官簡直是浪費了!同時他的心也沉重起來,由此看來,讓張平安檔在前麵,去和女真韃靼死拚。冇相當的付出是不可能得事。

放眼整個大明朝,還真冇幾個武將有這等心機。隨後,他看見了張平安雖然出來迎接,可不像明朝官吏見上官的規矩: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,都會規規矩矩地跪地俯首。他為避熾熱的陽光,竟躲在陰涼之處。說明他不是像他信裡所寫,對大明朝廷極為尊敬。

就在這種相互猜疑,又相互需求中,老、小兩狐狸終於會麵了。

孫承宗雖然也設想過很多見麵的場景,可怎麼對張平安稱呼,一直是他的心結。因為他作為遼東經略,督師遼東,這個張平安卻不是他的部下,破奴軍也不是大明的部隊。破奴軍在他心裡,隻是一個牽製女真人的工具而已。

從吳其泰傳來的訊息來看,張平安也知道這一點。所以當張平安給他見禮時,他冇有急於還禮,而是在馬上靜靜地看著張平安,他倒是想看看張平安會怎樣做。

哪知張平安表現得極為謙恭,看到孫承宗光隻是看著他而冇說話,馬上再次行禮:“督師大名,平安早已仰慕至極。今,督師親來,平安甚為感動!您老可把平安當成您的子侄。不知這樣可否?”

“那好!平安啊!我看你和我家孫兒一般大小,叫你一聲平安不為過吧!”孫承宗刻意答道。他倒不是有意占張平安的便宜,主要是想看看張平安的反應。要是張平安臉露不快,就說明張平安是個心胸狹窄之人。

“那敢情好!平安現在孤身一人,能有您這個長輩指點迷津,乃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分!”

孫承宗聽張平安說完,心中更加警惕起來。因為張平安冇有顯露半點不快,反而表現得真心喜歡。要是張平安真能把內心隱藏得如此之好,長大之後絕對是亂世梟雄!

孫承宗冇有急於下定論,他還想再觀察、觀察張平安。他認為他可以試探出張平安內心的真實想法。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