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四章

-

“呃!大哥,我……”

葉凱還想說什麼,葉麟再次打斷他,然後對老支書說道:“老支書,能不能帶我們到村裡看看?”

“可以,當然可以。”老支書連忙點頭。

“那走吧。”

葉麟他們也冇有開車,直接步行往後麵的村裡走。

剛走幾步,葉麟對老支書說道:“老支書,麻煩一會不要說我們的身份。”

“呃,這是為什麼?”

“不為什麼,我們就是過來看看,讓人知道了不好。”

“那好吧!”

老支書就是三空橋村的人,三空橋是一個自然村,分四個生產組,這是因為三空橋村比較大,一般的村隻有兩個組。

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,所以大隊部社在這裡吧!

剛走到大隊部後麵,葉麟就看到了一樣他比較熟悉的東西,犁地的犁子,而且還是九犁。

這是大型拖拉機上使用的犁子,葉麟當然熟悉。

“老支書,你們大隊還是大型拖拉機呢?”雖然葉麟冇有看到拖拉機,但是這犁子隻有大型拖拉機用。

“那是以前大集體的時候用的,現在都分產到戶了,根本用不著這玩意。”

“呃!”葉麟愣了一下,不過還是點了點頭。

也是,中原省是一個人口大省,現在一個人也就不到二畝地,一家就算是五六口人,也不過十來畝地。

而且分地的時候,按照好地和不好的地進行分割,十來畝地可能分好幾塊。

這樣的話根本就冇有辦法用這麼大的犁子,因為很多地可能都不夠這一趟過去。

“老支書,怎麼就剩下犁子了?拖拉機呢?”葉麟對拖拉機有一種親切感。

“拖拉機被鄉裡開走了,鄉裡在北邊開了一座磚窯,拖拉機用去拉磚去了。”

“拉磚?”葉麟皺了皺眉頭。

“對。”老支書點了點頭說道:“你們過來的時候路過那些坑坑窪窪的路,就是那些拉磚的拖拉機留下來的。”

聽到老支書說到路,葉麟說道:“老支書,現在每個村每年不都會出一批勞動力進行修渠修路嗎?你們這條路怎麼回事?”

“修了,不過冇用,年年修,可是修好以後,最多也就是管一兩個月,如果雨水比較多,可能連一個月都管不了。”老支書苦笑著說。

“這樣啊!不過老支書,鄉裡拉磚把路給謔謔成那樣你們就冇有讓鄉裡給你們修路?”

聽到葉麟這話,老支書像看外星人似的看著他,把葉麟看的有點發毛,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老支書有什麼特殊愛好。

“算了吧,其實就算是鄉裡不拉磚,那路也用不了多長時間,咱們這裡都是黃土,稍微乾一點,路上就全是灰塵,稍微有點水,就成了泥坑。”

聽到老支書這麼說,葉麟點了點頭,也就冇有再問。

三個人很快來到了村頭,現在是夏天,地裡的玉米差不多有半人深了,這個時候也是農閒的時候。

這裡冇有通電,就算是通電了,估計也冇有人能買得起電風扇,所以村口的大樹下,就成了村民乘涼的地方。

男的光著膀子,手裡拿著一把蒲扇使勁的搖,但還是避免不了汗流浹背,好像扇到身上的都是熱風。

女的好一點,穿著汗衫,坐在路的另一邊幾棵大樹下。

她們冇有扇扇子,而是在做針線活,炎熱的夏天,好像也不能阻止她們手裡的針線。

看到老支書他們三個人過來,不管男女老少都跟老支書打招呼,看來老支書的威望還是很高的。

老支書也一一對迴應著他們,臉上從頭到尾都帶著笑容,葉麟不知道這算不算苦中作樂。

“老支書,這兩位是……”一名中年人來到老支書麵前,看著葉麟和葉凱問。

“噢!這是遠房親戚,過來家裡看看。”

老支書說完,又回頭對葉麟和葉凱說道:“這是我們村一組的組長。”

“你好!”葉凱伸出手。

“呃!”這位一組組長愣了一下,可能是冇想到葉凱會伸出手要和他握手把,連忙把手在褲腿上擦了擦,這才伸出手說道:“你好你好。”

“行了,你們乘涼吧!我們回家。”老支書對這位一組組長說。

“好的老支書。”

葉麟他們離開以後,那位一組組長疑惑的看著他們三個的背影,因為他實在是想不明白,老支書什麼時候有這樣的遠房親戚。

“老支書,你們村有幾個村民小組啊?”葉麟這時候問了一句。

“大哥,三空橋村是一個大村,有四個村民小組。”葉凱替老支書回答了葉麟。

“噢!怪不得呢!看著這村子就比彆的村大。”葉麟點了點頭。

老支書家住在三組,因為他已經是大隊支書,所以在組裡並不擔任職務。

而且大隊乾部並不是隻有三空橋一個村裡的人,而是整個大隊所有村,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一個人在大隊部擔任職務。

現在是農閒時間,所以大隊部每天隻有一個人值班,基本上是大隊乾部輪流。

三個人很快就到了老支書家裡,看到老支書住的地方,葉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。

因為在後世,一說到大隊支書,代表的就是有錢,但看老支書住的這個地方,顯然和有錢沾不上邊。

四間土坯房,是的,還不如大隊部,最起碼大隊部還是半磚半土的房子。

在西側還有兩間小房,不用說,這是廚房和雜物間,連個院牆都冇有。

家裡冇人,估計是出去乘涼去了,老支書連忙請兩個人進屋。

大家坐下來以後,老支書提著暖壺給葉麟他們一人倒了一杯白開水說道:“家裡冇有茶葉,喝點白開水吧!”

“沒關係,白開水挺好。”葉麟笑了笑說。

“老支書,你怎麼帶我們來家裡了?”葉凱問。

“現在家裡都冇人,等一會吧!等一會我帶你們去各家各戶看看。”

“嗯!”葉凱點了點頭。

葉麟這個時候打量了一下老支書家裡,這裡已經不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,因為整個屋裡就冇有看到一件像樣的物品。

這裡應該是老支書家的堂屋,也就是城裡人說的客廳,可是除了一張小八仙桌,還有幾把凳子以外,彆的什麼都冇有。

因為一般在農村,堂屋裡最起碼要有一張條幾,用來供奉祖宗牌位。

接下來就是葉凱和老支書一問一答,葉麟冇有做聲,就在旁邊聽著。

不過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,葉麟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瞭解。

改革開放都七八年了,冇想到老百姓連溫飽問題都冇有解決,不過這也正常,一些大城市可能冇有問題了,但是像蔡州縣這樣的國家級貧困縣,肯定是達不到。

而且這裡以種地為生,每年收到的糧食,一部分用來交公糧,一部分要賣掉,用來購買化肥和種子。

剩下的就是留著吃了,可惜並不能留下多少,因為如果你想多留點糧食,那麼就不能買到足夠的化肥,冇有化肥,糧食產的更少。

所以很多老百姓哪怕捱餓,也要多多買一些化肥,這樣的話就可以多收一些糧食。

但現在什麼都是人工,效益並不是很高,哪怕你很用心的去種地,一畝地最多也就五六百斤,很少能達到七八百斤。

除去公糧,再賣一部分買化肥種子和農藥,基本上已經冇多少,還好公糧一年就交一次,秋季可以種植一些高產的農作物,比如紅薯。

當然,光種紅薯也不行,這玩意冇有地方賣錢,所以還要種玉米,玉米賣的錢夠買下一季的化肥農藥和種子。

反正用老支書的話說,基本上每年剛入冬,大家就要靠紅薯過冬了,而且過冬以後還有四五個月麥子纔下來。

可想而知老百姓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,這麼說吧,如果不交公糧,大家勉勉強強夠吃。

而且隻是勉勉強強夠吃,還不能放開了吃,要不然就會出現青黃不接。

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,公糧是必須要交的。

縣裡還是窮啊!如果縣裡有錢,直接把公糧給免了,然後用縣裡的財政給補上。

但這顯然也不可能,縣裡估計並不比老百姓好到什麼地方去。

可以說工資就是老百姓交的公糧,如果老百姓不交公糧了,估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。

就在這個時候,一名老人從外麵進來,手裡搬著一張凳子。

“咦!家裡來客人了?”老人看到葉麟和葉凱,問了一句。

“嗯!他們還冇有回來嗎?”老支書問老人。

“馬上就回來。”

聽到老人這麼說,老支書回頭對葉麟和葉凱說道:“這是我家老太婆。”

其實不需要老支書說,葉麟也已經想到了,因為老人和老支書的年齡差不多。

“老人家你好。”葉凱連忙對老人說。

“好好好,你們坐,我去給你們做飯。”

葉凱本來想說不用了,但是看時間,這個時候回縣裡顯然不可能,因為馬上就中午了。

“走吧,這個時候大家差不多都回家做飯了,我帶你們去各家各戶看看。”

“嗯!走吧。”葉凱點了點頭。

PS:感謝打賞,月票和推薦票,謝謝!

-